雖然今年內會下架,但還是強烈推薦去上課,講師講的很棒!
課程連結: e 等公務園 + 學習平臺 (可以認列 2 小時)

以下是上課筆記,僅供參考!

# 課程大綱

  • 認識性別平等政策及六大推動策略,提升全民性別平等意識。
  • 瞭解性別平等政策綱領與策略、教育制度、從法規看性平意識、多元家庭、習俗文化、數位性別暴力等。

# 七大主題

# 性別平等政策綱領與策略

  • 六大推動目標(110 年 1 月修訂)
    1. 促進決策參與的性別平等
    2. 整合就業與福利提升女性經濟賦權
    3. 建構性別平等的社會文化
    4. 消除基於性別的暴力
    5. 提供性別平等的健康照顧
    6. 落實具性別觀點的環境、能源與科技發展
  • 六大推動策略(110 年 1 月修訂)
    1. 權力、決策與影響力
    2. 就業經濟與福利
    3. 教育、媒體與文化
    4. 人身安全與司法
    5. 健康醫療與照顧
    6. 環境能源與科技

重點目標

  • 建構性別平等教育制度,消除科系選擇性別隔離,確保「不利處境者」享有平等受教權。
  • 推動各階段性別平等教育,鼓勵性別觀點研究、師資培訓及教材開發,提升全民性別意識。
  • 落實媒體素養教育,建立自律與他律機制,消除性別歧視,促進多元性別觀點內容的製播。
  • 提升全民及媒體業者對數位 / 網路性別暴力的認識與防治,營造具性別觀點的數位文化。
  • 消除性別刻板印象與歧視,尊重多元文化差異與獨特性。
  • 認識與尊重多元家庭型態,倡導婚姻與家庭中的性別平等,促進平等家務分工,營造平權家庭環境。

# 教育制度

  • 我國高等教育各等級女性畢業生占比皆增加,但女性碩、博士占比與國際比較仍有落差。
  • 存在「男理工、女人文」之性別隔離現象

# 從法規看性平意識

  • 葉永鋕事件 → 民國 93 年通過《性別平等教育法》
  • 第二條: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,指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、性傾向、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,而受到差別之待遇。
  • 第十三條: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,應涵蓋情感教育、性教育、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、性別特徵、性別特質、性別認同、性傾向教育,及性侵害、性騷擾、性霸凌防治教育等課程,以提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。

# 多元性別光譜

多元性別屬性

  • 陰陽人 (Intersex) → 性別應該由自己決定,而非父母直接強迫動手術。
  • 性別友善廁所 → 任何性別都可以感到友善,隱私和安全需求都可以被滿足 → 上哪一間是由你的需求而定,而非性別。

# 多元家庭

意識型態 (ideology):反映某一優勢階級、性別、族群等團體的觀念或價值體系,並促使他人以特定方式去理解社會,以維護其權力關係。

  • 「家庭」意識型態的預設: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,男主外、女主內的分工模式,漢人傳統家庭文化與關係
  • 由家庭型態統計圖可以發現家庭結構的轉變
  • 認識多元型態的家庭

# 習俗文化

傳統習俗中有諸多對女性的限制,如:喪禮 → 外孫女,「姑娘廟」

# 數位性別暴力

網路 / 數位性別暴力 10 種類

  1. 網路跟蹤
  2. 惡意或未經同意散布與性 / 性別有關個人私密資料
  3. 網路性騷擾
  4. 基於性別貶抑或仇恨之言論或行為
  5. 性勒索
  6. 人肉搜索
  7. 基於性別偏見所為之強暴與死亡威脅
  8. 招募引誘
  9. 非法侵入或竊取他人資料
  10. 偽造或冒用身分

測驗解答